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提出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也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富强和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阶段。这一历史使命的实现需要全国各族人民的不懈奋斗,更需要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的基础支撑。作为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是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推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但由于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给人们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人们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疾病发生率的逐年递增。
2019年国家卫健委、中央政法委等十部门出台了“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着重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全国社会心理服务联盟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全国社会心理服务研究中心专家,结合中国心理健康服务现状,根据调查及研究发表了多篇关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成果。其中莫雷教授的《中国特色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构建》更是成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项目成果也获得了教育部的推荐和认可。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与“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不同
前者侧重社会宏观层面的社会心态问题的解决,是社会治理体系的一个方面,其核心不是个体心理健康与否的问题。后者则是要从病理学和医学角度解决个人心理健康问题。
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6大重要意义
1、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心态;
2、有利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3、有利于打造共同建设共同治理,共同分享的新时代社会治理格局
4、有利干顺利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5、有利于提升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继续奋进;
6、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心理学走上科学健康发展的轨道。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解决方案(以学校为例,部分方案展示)
1、建构“四层次两通道”的心理服务体系
1)首先,指导当地市建立市、区(县)、镇(街)、学校四个层次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系统,在市、区、镇三个层面建立“(市/区/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在每所中小学建立本校的“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基层学校)。
2)指导当地市建立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两通道”。第一个是“医疗卫生系统通道”,对学校中有个别进入不健康状况的学生,可以直接转介到医疗卫生系统;第二个通道是“社会治安系统通道”,一旦学校发生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的恶性心理危机事件,可以直接接通到社会治安系统协助处理。
3)制定各级“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职责与运作方案,指导各级“心理健康服务指导中心”明确任务与职责,开展本级中心的心理健康服务指导工作;制定基层学校的“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的职责与运作模式,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学校心理服务师资队伍培训
对当地市心理服务工作骨干、专兼职心理教师、班主任等心理服务队伍的心理服务工作意识、知识、技能进行培训提升,包含三个方面重要工作:
1)开展当地市全员心理服务工作意识提升培训工作;
2)进行当地市心理服务师资素养提升培训工作。对全市心理服务骨干、专兼职心理教师、班主任及相关教师,进行学校心理服务工作系列知识与技能培训,使得参训教师等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的测量评估、咨询辅导、危机干预等方法。
3)业务骨干的专项督导。为专兼职心理教师、班主任等直接接触学生个案的教师建立持续督导机制,形成常态化的案例督导、案例总结、知识技能教学等队伍提升机制,促进心理服务工作队伍的持续学习提升。
我们的优势
1、专业、权威的心理指导专家及团队
2、联盟单位拥有丰富的市(区/县)级别的大型项目落地实践经验
3、团队具备强大的调研和分析能力,能够针对当地的情况做出最为准确的策划方案
4、拥有顶级的数量庞大的专业的心理服务团队,心理咨询师超4000名,心理培训教师超1000位